工作动态

国外官员档案造假成本太高

    2015-05-26 10:36:55           浏览数:0

  档案记录了一个人的主要工作、生活经历,能够极大地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

 

  专家认为,要改变人事档案的“黑箱”化管理模式,需要提高干部基本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为社会监督创造条件,同时加大对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新加坡、新西兰等国的做法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新西兰:一举一动“晒”在阳光下

 

  在自嘲有“政治洁癖”的新西兰,档案信息透明公开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政府的一举一动都“晒”在阳光下。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修订,《新西兰官方信息法案》已经成为公民要求政务公开、信息透明的最坚实保证。这部法案最重要的原则是:“除出于特定原因需要保护的信息外,所有信息都必须公开。”法案要求任何政府部门在收到公民查询信息的要求时,按照这条原则执行。

 

  按照法案规定,公民向政府部门提交信息公开申请,政府组织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提供信息的决定。同时,法案明确表示,20个工作日是最长时限,实际工作应越快越好。根据法案,有些信息会被拒绝答复,有些则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一旦政府部门无法在20个工作日作出决定,申请者有权向政府监察专员投诉。如果政府部门决定不公开相关信息,还需要向申请者明确理由。政府部门之间可以互通一定范围内的有关信息。

 

  在这种严格的法律规定下,政府官员一旦存在档案造假、隐瞒信息或违反规定的情况,公众和媒体可以很容易地从官方获得相关信息,让想要“钻空子”的官员无处藏身。

 

新加坡:学历造假 想都不敢想

 

  新加坡的严法严罚,显然是让蠢蠢欲动的投机分子止步不前的最大约束力。

 

  其实,在新加坡,要想造假并不难。新加坡隆道研究院总裁、新加坡原驻沪领事许振义告诉记者,事实上,新加坡的政府办事大多是基于一种相互信任的原则。为了提高效率,新加坡政府的工作流程已经非常简化,而“简化的前提则是诚信”。

 

  “比如你去政府部门办事,很多时候会发现,政府部门让你提交的文件几乎是基于一个无条件信任的前提,政府假定你的材料是真实的,而并没有立刻去审核。”许振义说。不过,他也指出,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新加坡在法律上对于诚信欠缺的行为给予极为严厉的惩罚。

 

  就以新加坡的小学报名为例。同中国一样,新加坡也有“学区房”的概念。不过,在新加坡,政府允许租房的家庭也作为学区房进入考量。也就是说,只要你住在这个学区里,不管是购置的还是租住的房产,都被纳入到该学校的入学范围。因此,有“聪明”的家长就会采用技术手段,在孩子入学之前,到某一名校的学区内“假租”几个月或者半年,等到小孩成功入学后再搬回原住所。

 

  而这种情况,在新加坡一旦被发现,就会冠以“虚假文件”的刑事罪名被控上法庭,肇事者也将面临牢狱之灾。

 

    许振义说,在新加坡,只要涉及“虚假文件”,就一定是刑事罪名。例如,在路边停车时,司机用一张用过的停车券冒充新券这种社会影响很小的行为,也必须上庭接受判决。冒着分分钟名誉扫地甚至锒铛入狱的风险,自我约束甚高的官员断不敢做出类似伪造学历的行为。

 

 

           来源:中国民航报 201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