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生档案工作 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2009-04-23 09:11:51           浏览数:0

      民生问题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重要问题。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加强民生档案建设,让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生档案是社会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各级档案机构积极推动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努力使档案成为党和政府服务民生的重要帮手,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民生档案工作是档案部门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必须确立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强化民生档案建设为中心,以丰富档案资源、完善档案馆服务功能为发展方向的工作目标,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体现到维护民权、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
  建立组织协调、运转有效的民生档案管理体系。民生档案的形成领域非常广泛,内容非常丰富,较重要的有房产档案、信访档案、就业档案、公证档案、新型合作医疗档案、社会保险与养老保险档案、劳动仲裁档案、残疾人档案、婚姻档案、计划生育档案、农业科技档案、移民档案、地籍档案、重大项目建设档案、药品食品监督档案、企业登记档案等等,可以说涉及社会管理方方面面和诸多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民生档案形成主体如此之多,如果没有很好的组织管理和协调配合,就难以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民生档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应该起到组织、协调、牵头的作用,以使民生档案工作快速健康、平衡协调发展。在组织协调工作中,要实行依法监管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一是法规政策监管,建立健全民生档案法规。有的地方近年来在社会保障档案工作、社区和家庭档案工作、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移民档案工作、信用档案工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民生档案工作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效果显著。二是业务监督,加强民生档案的源头管理。各级档案部门对民政、劳动、社保、卫生、教育、土地、房管等涉民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业务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规范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民生档案齐全完整。
  建立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加快民生档案审查和开放工作,优先编制社会保险、医疗改革、土地管理、消费权益维护、残疾人权益保护、妇女权益保护等民生档案专题目录,优先建设婚姻档案、公证档案、知青档案等民生档案数据库,不断丰富民生档案资源,将接收范围扩大到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政府现行公开文件和专门档案、部分基层单位档案,把所有涉及到人的档案收集齐全,认真管好,让档案资源体系能够覆盖民生的各个领域,覆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同时,应做好档案资源整合。在科学整合档案资源上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一地一策。
  建立有效服务、适应需求的民生档案利用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民生档案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广人性化服务方式,对馆藏利用频繁的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数据库建设,努力使档案的利用体系能够便捷高效地为民生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建立适应需求的民生档案利用体系,贵在坚持、贵在创新与利用。如宁波市江东区在民生档案建设中“一手抓建档,一手抓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江东区对涉及民生的各类档案,集中力量,优先进行整理、编目、数字化及提供利用,以确保民生档案及时服务民生。该区档案馆充分发挥各类民生档案的资源优势,为促进经济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权益提供翔实的档案资料,为社会各界服务,为各级领导体察民情、掌握全局、科学决策服务。2005年至2008年,区档案馆共接待群众4945人次,提供档案27267卷次,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供了新的平台。
  档案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是一个时代的命题。我们相信,只要各级档案机构和各涉民部门共同努力,一定能将民生档案工作这一新时期重点、热点和难点工作做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09年4月9日 第三版   文章作者:何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