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从根本上形成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强势

    2012-12-20 16:10:38           浏览数:0

   不久前,在党的十八大会议期间,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提纲中提出,要紧密结合档案工作实践,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根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认真做好各方面的档案工作,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服务。这是杨冬权局长提出建设“档案强国”这一新的战略目标后,对档案部门提出的新要求。但是,怎样组织广大档案工作者参与其中?如何把这个“新引擎”与档案工作长期挂钩?笔者以为,建设“档案强国”要从根本上形成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强势。

     以“同步发展”的法治建立档案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档案是各项社会活动形成又为各项社会活动利用服务的信息资源,这是档案的特质和价值基础。档案事业与社会各项事业应当“同步发展”,这里的“同步”是双向的,一方面各项社会活动发展应纳入档案工作,另一方面社会活动发展到哪里,档案部门的收集和利用服务也要跟随到哪里。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推进档案工作需要靠向领导宣传引起重视,或者是档案人员催办,这种单向的“人治”状况应当改变。建设“档案强国”,不仅要双向“同步”,还需要“法治”。在修订《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相关的档案工作制度和标准中,要列入档案工作与对应的社会活动双向“同步发展”的内容,有了法定要求,业务部门和档案部门对健全档案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实现“档案强国”目标。

    以人才为本建立“档案强国”的长效工作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建设“档案强国”最重要的是“人才基础”,为此要采取一系列的相应措施,制定档案职业资格标准和考核标准,实施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不断提升档案队伍专业素质;多种形式开展在职人员培训,重点推行档案干部全员继续教育,建立全国联网的档案远程教育体系,实现档案教育培训全覆盖和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档案专业的图书资源,建立互联的档案专业数字图书馆,满足广大档案人员和档案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

    按照实际需求创新档案行政管理机制。我国档案事业的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比外国的档案管理范围要宽。但是,档案行政管理的机构和人员有限,日常工作和出差、调研等人员安排紧张,笔者建议设立一些面向全国的委员会辅助档案行政管理。档案文化委员会,负责经管档案编研、宣传、文献遗产保护、出版、档案文化合作等;档案教育委员会,负责联络全国的档案院校,对全国的档案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档案鉴定委员会,全国各档案馆都有鉴定业务但都没有鉴定部门,设立专门的机构会使此项业务更好的开展。这些委员会的职责是协助国家档案行政机构工作,组织在职或退休的专家及少量工作人员,运用网络与电传、电话联系,基本上不用增加人员编制,却可以填补行政管理的不足。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2年11月30日 总第2389期 第二版   文章作者:葛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