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细解档案工作者的敬业精神 ——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2009-11-11 11:14:15           浏览数:0

        档案管理作为一种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随着档案工作的拓展,我国档案人员各司其职,形成近百万人员的相对稳定的社会职业群体,保证国家政权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科教、文化诸领域“记忆”功能实现。作为整个社会代表的档案工作者以“留存社会记忆、保存人类档案文化遗产、传播与弘扬人类社会文化”的特殊职业为目标、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为指导,承担起档案的科学管理与提供利用这一使命。我们所选择的这个职业,构成了我们生活方式的主体,成为我们的生命活动。一方面,我们的工作与整个国家的事业联在一起,使我们在工作上具有自觉性;另一方面,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一个职业,而且是一项事业。而更为重要的,在于我们的工作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对社会负有责任——档案的命运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工作水平与责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档案与档案工作的独特性,要求档案工作者具有对于档案与档案工作本身的敬意。有敬意才能敬业。
  敬,原本属于儒家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我国古代的多位思想家均提倡敬业精神。孔子曾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语,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程颐认为:“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朱熹则认为,“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可见,敬是指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忘我投入,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敬业精神由来已久,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敬业,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所表达的是这样一种涵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怀着一份热爱、珍惜和敬重,不惜为之付出和奉献,从而获得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敬业意识强,体现了一种事业追求和思想境界,体现了一种勤恳态度和精神风貌,更体现了一种可贵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此,敬业精神是超越物质利益的一种精神追求,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同时也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化,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持久动力。当我们牢牢把握住这种精神,我们就拥有了兢兢业业、忘我投入、精益求精和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与职业追求。
  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档案工作者刘义权同志把平凡的档案工作做到了极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非凡的业绩:他忠于职守、持之以恒,高度负责、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忘我工作,这不正是档案工作者敬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与升华吗?刘义权同志正是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敬业的新篇章,铸就了敬业的新精神,成为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先进战士,成为全国档案战线的优秀楷模,成为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先锋。
  毛泽东同志曾教导我们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那么,精神是什么?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和成长经历告诉我们:“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质。精神能唤醒人的良知,同时,也能激发出人的潜能。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和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人与人相比也许并不多什么,只是一点精神;人与人相比也许并不少什么,也只是一点精神。但没有精神,一切皆无从谈起!敬业精神既是起点,也是目标,更是一日一日漫漫人生路中奋勇前进的动力。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和成长经历还告诉我们:不论岗位多么平凡,不论工作多么普通,只要把本职工作当作崇高事业来追求,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能在平凡的岗位创造出非凡的业绩,就能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尊重,从而实现人身的最大价值。
  刘义权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所铸就的敬业新精神必将成为激励广大档案工作者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档案工作是一项平凡的工作,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但又是一项守望辉煌、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工作。因此,我们要以刘义权同志为榜样,以刘义权同志为代表的先进档案工作者所铸就的敬业精神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献身档案事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从平凡的工作做起,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力求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伟大进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推进档案事业的创新和发展。(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教授)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09年11月9日 1924期 第三版  文章作者:薛匡勇